《巴中市2017-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综合实施方案》解读

发布日期:2017-11-06 15:56信息来源:巴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量: 【字体: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巴中市2017—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综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一、《医改规划暨综合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先后印发的《四川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川府发〔2016〕32号)、《四川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2017-2020年)》(川府发〔2017〕33号),持续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逐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满足城乡居民健康需求,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巴中市2017—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综合实施方案》,明确了2017-2020年全市医改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政策措施,强化医药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动医改由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单项突破向系统集成和综合推进方同发展,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为“健康巴中”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二、《医改规划暨综合实施方案》明确的工作目标

2017年,形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全民预防保健、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医药卫生人才、健康扶贫八项制度进一步健全。到202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控制在30%以内,居民健康水平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5岁,符合政策生育率大于96%,免费孕检目标人群覆盖率大于95%,政策性计划生育奖励率达到100%,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5‰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5‰以内。

三、《医改规划暨综合实施方案》提出的政策措施

(一)健全覆盖城乡的全民预防保健制度。全面提升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核心能力。到2020年,市疾病控制中心达到三级乙等标准,各县(区)疾病控制中心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标准;各县(区)设置或明确1所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专业公共卫生人员和运行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完善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补偿机制。按政策妥善解决好计生专干的报酬待遇、养老保障等问题。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完善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网络,健全出生缺陷预防机制。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将成本合理、成效明显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推动形成集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逐步实现慢性病规范化诊治和康复。大力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0年,国家卫生县城建成率达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规范疫苗采购、配送、运输、储藏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安全。到2020年,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8%以上。坚持艾滋病防治“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

(二)健全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构建利益共同、责任共同、发展共同的纵向医疗共同体、联合体,以医疗共同体为单位实施医保总额控制,促进患者有序双向转诊。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普及先进适宜技术,重点增强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精神疾病和老年病、中医、康复等医疗服务能力。确保每个县(区)均有一所二级甲等及以上标准综合医院,一所二级甲等及以上标准中医医院。通过医疗联合体建设、对口支援、远程医疗、二级及以上医院医师下基层、退休医生开诊所等措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到2020年,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9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和医疗康复能力。全面深化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实行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财务、业务、信息、资产管理一体化,建立在岗村医职业保障和老年村医退出机制,理顺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健全突发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提升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健全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全程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完善签约服务收费和激励政策,签约服务费用通过医保基金、签约居民付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解决。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市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5%左右。

(三)健全统一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到2020年,按照常住人口每千人不低于1.5张床位的标准,为社会办医预留规划空间。对现有非公立医院通过规范、整顿、整合,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健康服务机构。支持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养老服务。推动互联网+健康服务,建立健全电子处方认证和医护人员区域执业注册制度。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等融合发展。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内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预算执行、运营管理等自主权。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完善院长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报告制度、总会计师制度、第三方审计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各级财政足额落实专项补助资金,严禁以县级公立医院的资产抵债或抵押借款。巩固公立医院取消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加成改革成果,完善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三合一”机制。价格调整政策与医疗控费、薪酬制度、医保支付、分级诊疗等措施相衔接。放开特需医疗服务和其他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备案制。优化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程序,对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程序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招聘,并报相关部门备案。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及薪酬水平,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卫生防疫津贴、精神卫生津贴、乡(镇)工作补贴等政策。健全医院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对公立医院进行绩效考核以及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与医院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选聘、奖惩等挂钩。健全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目标管理和监测考核制度,向社会公开行政区域内各医院的价格、医疗服务效率、次均医疗费用等信息,对医疗机构费用指标进行排序并定期公示。

(四)健全公平可及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2020年,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完善省内异地就医费用即时结算,推进跨省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到2020年,建立医保基金调剂平衡机制,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床日、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鼓励实行按疾病相关分组付费(DRGs)方式。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谈判协商机制及合理适度的“超支分担、结余留用”风险分担机制。落实对中医药服务的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到2020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的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重特大疾病患者保障水平和对困难群众支付的精准性,健全无负担能力患者急救医疗费用保障机制。在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群体医疗救助基础上,将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低收入救助对象,以及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救助范围,发挥托底保障作用。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逐步提高群众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

(五)健全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推动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药品经营企业仓储资源和运输资源,加快发展现代医药物流,鼓励区域药品配送城乡一体化。依法依规查处药品注册申请中数据造假、制售假劣药品、挂靠经营、“走票”、商业贿赂、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行为。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巩固完善药品、医用耗材、医用设备、诊断试剂、二类疫苗集中采购机制。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执行药品采购“两票制”。鼓励公立医疗机构直接到中标的药品生产企业采购药品。建立健全医保药品支付标准,逐步按通用名制定药品支付标准。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机制。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鼓励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强化中药药事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耗材间的利益链,推动医药分开。医疗机构要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不得限制处方外流。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对医疗机构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排名,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医生进行公示,并建立约谈制度。

(六)健全严格有效的综合监管制度。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创新医药卫生行政管理方式,深化医药卫生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府监管主导、第三方广泛参与、行业自律管理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综合监管体系,市、县级医疗机构由市级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所、门诊部由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加强医保管理经办部门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全程监管、价格主管部门对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医疗、医保、医药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行业精准监管。加强医疗广告监管,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盈利率的管控。到2020年,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

(七)健全符合医药卫生行业特点的人才制度。坚持人才强卫发展战略,通过组建专家团队、上派进修学习、订单定向招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医疗卫生管理英才、紧缺人才、学科骨干、全科医生、地方名医“五支队伍”建设。依托巴中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通江卫生进修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培养一批掌握适用技术的基层卫生计生人才。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大中医住院医师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力度,强化中医药继续教育,培养一批中医药临床名家和研究型人才。抓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高层次人才库建设,首席专家、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推荐、选拔,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政策环境。推行全员聘用、岗位管理和公开招聘制度,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完善医、药、技、护职称晋升体系和职称晋升办法,适当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并向基层倾斜。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健全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有机结合的“三调解一保险”制度体系。

(八)健全精准可持续的健康扶贫制度。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就医“十免四补助”政策。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参保率达100%。实施“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县域内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全报销救助、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的顺序予以保障,统筹使用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予以救助,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加强贫困人口精准健康管理,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到2020年,常住贫困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健康体检覆盖率达到100%,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90%以上。通过对口支援、集中治疗、远程医疗、巡回医疗和义诊活动等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贫困地区、就近服务贫困人群。到2020年,巴中市中医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平昌县和通江县人民医院巩固三级乙等医院成果,南江县、恩阳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恩阳区中医医院争创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每个建制乡(镇)有达标卫生院,所有村有达标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有合格村医。2020年,贫困县卫生技术人员总量增长50%以上,学历、职称、执业资格和岗位技能“四大职业素质”显著提升,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达到2.2人、2.6人,每万常住人口家庭医生数达到2人。实行乡村干部计生工作“包村包户”责任制,落实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指导服务制度,切实加强计生服务管理。实行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度,依法严肃查处政策外多孩生育。加大对贫困地区计生家庭的奖励、优待和扶持力度,优先扶持计生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巴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电话:0827-5256661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西段49号网站地图
ICP备案:蜀ICP备18032127号-2公安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190202000211 号网站标识码:51190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