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 巴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政策 > 政策解读

巴中市出台《巴中市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

2017-12-15 17:48

关于印发《巴中市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到2020年 市县级综合医院须设独立儿科

  总体要求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通过加强儿科队伍建设与培养、完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儿童医疗资源下沉、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强化中医药儿科服务等综合措施,实现全市儿童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发展,切实做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是健康巴中建设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日前,我市出台《巴中市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 年,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儿童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规模适当、富有效率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00%的市级综合医院和县(区)级综合医院设置独立的儿科,有条件的县(区)设置独立的儿童医院。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5 张。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9 名,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 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创建至少1 个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切实满足日益增长、多元化的儿童医疗卫生需求。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十三五”期间至少完成20 名儿科医师转岗培训任务

  一段时间以来,儿科医护人员配备不足,儿童看病难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社会难题,儿科医生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方案》指出,我市将从加大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开展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推进儿科队伍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儿科业务培训等方面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

  A加大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

  根据临床医学、儿科学毕业生数量和岗位需求,各级医疗机构应重点选送儿科医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使培训合格的儿科专业住院医师具备独立从事儿科临床工作的能力。培训基地对参加儿科专业规范化培训的社会学员的生活补助须至少高于其他专业同类培训对象中央补助经费的20%。鼓励和吸引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住院医师从事中医儿科诊疗工作。

  B开展儿科医师转岗培训

  进一步拓宽经费来源,鼓励、支持和引导已转到其他岗位的儿科医师返回儿科岗位,加强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十三五”期间至少完成20 名转岗培训任务,使其熟练、系统掌握各类儿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转岗培训考核合格且符合条件的,在原专科执业范围的基础上增加儿科执业范围,并纳入相关专业和儿科专业医师定期考核。

  C推进儿科队伍继续医学教育

  鼓励儿科医生通过各种形式提高技术水平。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培养儿科适宜人才、骨干人才、高端人才,在年度卫生人才培训计划中予以倾斜。开设儿科的医院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量儿科医生到三级医院培训进修。鼓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儿科在职人员参加本科及以上各类学历教育。

  D加强儿科业务培训

  发挥各级医学会等专业组织的作用,加强儿科师资力量和骨干人才培养,持续提升儿科专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开展基层儿科人员培训和全科医师儿科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增强基层医务人员应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能力,重点开展全科医师儿童急救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应急救治能力。

  ◎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单独设置儿童医院

  《方案》指出,将通过增加儿童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优化优质儿童医疗资源区域布局、推动形成儿童医疗服务网络等措施,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儿童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发展。

  A增加儿童医疗卫生资源供给

  “十三五”期间,以增加儿童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完善市办、县(区)办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单独设置儿童医院。县办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应开设儿科门诊,提供儿科急诊服务,并设置儿科病房;加强儿童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利用和合理分配,鼓励并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加强产科、儿科等服务功能,整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医疗质量服务水平。

  B优化优质儿童医疗资源区域布局

  以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为依托,构建区域儿童医学中心,引导和鼓励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组建医联体等形式,加强区域医疗资源上下联动,促进区域间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通过对口支援、医联体(医共体)等方式,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儿科医疗水平,减少患者跨区域流动,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

  C推动形成儿童医疗服务网络

  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儿童健康服务需求为依据,统筹、整合、共享区域儿科医疗资源,夯实儿童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定位。三级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重点收治重大专科疾病和疑难危重疾病患者。其它儿童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做好儿童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儿童健康教育、儿童疾病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等。持续提升基层儿童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全科医生儿科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医疗机构与康复机构沟通协作,做好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儿科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

  ◎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改革

  将儿科高端人才引进纳入“巴山优才”计划

  《方案》明确,我市将从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儿童医疗保障政策、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促进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发展、推进优质儿童医疗资源下沉、优先开展儿童家庭签约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儿童专科医疗机构、开展贫困家庭儿童医疗救助、做好儿童用药供应保障等方面着手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改革。

  A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于儿童临床诊断中物理性检查、穿刺操作、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体现儿科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特点和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要高于成人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B完善儿童医疗保障政策

  夯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儿童参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根据儿科医疗特点和需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完善医保目录(含药品、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设施等)中儿科类相关项目。儿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按规定将调整后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避免增加患者就医负担。完善大病保险有关政策,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大贫困家庭儿童医疗救助力度,做好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儿童重大疾病救治费用保障水平,减少儿童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C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

  大力提升儿科医务人员岗位吸引力,要充分考虑儿科工作特点,在医疗机构内部分配中,强化岗位合理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考核,合理确定儿科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儿科医务人员收入至少达到本单位医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的1.2-1.5 倍。

  D促进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发展

  将儿科高端人才引进纳入我市“巴山优才”计划,同时将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儿科医师,可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开展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暂行办法》,提前一年申请职称晋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放宽外语要求,论文不作硬性规定,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评价等作为儿科医师晋升职称的重要因素。在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专家选拔和其他评优评先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儿科医务人员。

  E推进优质儿童医疗资源下沉

  通过组建医院集团、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帮扶托管等模式,采取巡回医疗、远程医疗、进修教育、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服务能力,提高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促进优质儿童医疗资源和患者“双下沉”,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能力均衡发展。

  F优先开展儿童家庭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优先覆盖儿童等重点人群,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儿科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签订协议为其提供服务场所、辅助性服务等。

  G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儿童专科医疗机构

  在总体规划内社会办儿科医疗机构不受数量、类别和地点限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儿童医院、儿科诊所,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儿童医院。将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儿童医疗机构纳入政府补助范围,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补助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儿童医疗机构承接当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以及政府下达的相关任务,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在确保医疗安全和满足医疗核心功能的前提下,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儿童医院、儿科诊所在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多学科、多领域实现合作和资源共享。

  H开展贫困家庭儿童医疗救助

  开展0-6岁残疾儿童免费筛查,每年为60名0-6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等给予补助。加强儿童先心病、白血病救助工作,进一步提高贫困家庭儿童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大贫困家庭儿童医疗救助力度,做好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药爱心扶贫基金等各类制度的有效衔接,减轻贫困儿童家庭医疗费用负担。

  I做好儿童用药供应保障

  建立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短缺儿童用药动态,加强儿童专科用药的引进。

  ◎提高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市级及县(区)至少各建立1个急危重症儿童救治分中心

  《方案》要求,将通过促进儿童预防保健、加强儿童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有效应对高峰期医疗需求、加强中医儿科诊疗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A促进儿童预防保健

  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健康管理要求,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家庭儿童保健意识,推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提高全市儿童整体健康素质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鼓励运用中医药方法对儿童常见健康问题进行保健指导和干预。寄宿制学校或600 人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要设立卫生室(保健室),充分发挥幼儿园和学校校医作用,开展季节性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预防保健工作,减少或控制季节性疾病暴发。通过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整治等工作,减少儿童伤害。

  B加强儿童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儿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并依托技术力量较强的综合医院、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市级及县(区)至少各建立1 个急危重症儿童救治分中心。提高院前急救机构反应能力,及时将急危重症儿童转运至救治中心。综合医院、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要开通急危重症儿童急诊绿色通道,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等无缝有效衔接,强化多科协作,不断提高综合救治能力。

  C有效应对高峰期医疗需求

  市、县两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制定儿童就诊高峰期应对预案,在学生假期和季节性疾病高发期,结合当地儿童医疗服务需求,统筹调配区域内儿童医疗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眼科、呼吸科、消化科、感染科等专业力量,强化门、急诊有效衔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分流患者,满足高峰期儿童患者医疗需求。组织开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内科高年资医师的儿科专业培训工作,使其具备儿科季节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能力,在儿童就诊高峰期充实儿科医疗力量。

  D加强中医儿科诊疗服务

  加强中医儿科重点专科建设,在县级以上公立中医院设立儿科,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儿科中医药服务,市级中医医院开展儿科病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儿科。儿童医院能够提供儿科中医药服务,三级儿童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儿童医院应当设置中医儿科。开展中医儿科适宜技术筛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科重大疾病、疑难危重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

  E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要针对儿童及其家属心理特点,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提高医患沟通效果,力争把医疗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大力推进“三调解一保险”制度,严厉打击各类暴力伤医、闹医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的儿科执业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