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对《巴中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调查时间: [ 2021-09-16 00:00 ] 至 [ 2021-10-15 00:00 ] 状态: 已结束

征集意见结果反馈:关于《巴中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意见征集的结果

按照国、省、市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要求,巴中市卫生健康委编制了《巴中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并于10月15日前电话或书面回复。

联系人:李昶 0827-2261282  0827—5262741(传真)

邮  箱:362360034@qq.com

    

附件:巴中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巴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9月16

附件

巴中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健康巴中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全市人民健康,为巴中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根据《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健康巴中2030”规划纲要》,以及《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卫生健康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全面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健康巴中建设为主线,在推进服务体系整合、医疗能力提升、卫生人才培植、健康产业发展、信息互通共享“五个加快”上下功夫,在强化推进医卫改革、繁荣基层卫生、做实公共卫生、优化医疗服务、深化行业治理“五个着力”上求实效,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成效突出。2015年到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4岁提高到77.65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16.25/10万、3.64‰、5.62‰降至0/10万、2.76‰、4.23‰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一)卫生健康资源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80个,达到3344个;医疗机构编制床位增加3928张,达到19474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增加1.2张,达到5.87张;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0161人,达到24096人,增长73%;执业(助理)医师增加715人,达到7115人;注册护士增加2664人,达到7472人;全科医生增加389人,达到926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14人、注册护士2.25人,每万人全科医生2.79人,分别较“十二五”末增加0.22人、0.81人、0.88人,增长12.6%、56.3%、45.3%。

(二)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增二级医院14家,达到16家,增幅467%;新增三级医院8家(其中:平昌县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达到9家,增幅10倍;新创建二级甲等疾控中心2个,实现县级疾控中心“二级”以上全覆盖。14.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首批培育“巴中知名医院”12个、“巴中医疗名科”20个、“巴山名医”91名;新建省级重点专科9个,达到15个,增幅150%;新建市级重点专科35个,达到62个,增幅130%;“互联网+医疗健康”扎实推进。全市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茅。

(三)医卫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坚持奔着问题去、抓住重点改、聚焦难点破,做好政策、方案、力量和进度统筹,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推动市中心医院牵头组建巴中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平昌县开展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全市以县区二级及以上医院为牵头医院组建县域医联体12个。全市64.7%的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平昌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框架体系基本建成。

(四)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城乡居民对防“疫”工作满意率达98.33%。常住人口艾滋病检测覆盖率由2015年的5.63%提高到34.88%,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成功率分别从2015年的82.69%、85%提升至93.24%、94.58%;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70.4/10万降至65.44/10万,重大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治成效明显。建成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个。农村22万余名因病致贫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2020年第6次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五)中医药强市大力推进新创三甲中医医院1家,三乙中医医院3家。建成14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24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培育省级名中医15人,市级名中医30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乡镇中心卫生院建成中医馆。设立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推动市中医院创建省级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全市培育重点中医药企业6家,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位居全省第二。巴州区创建为国家级“中药材溯源试点县”。全国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巴中召开。全市80%的县(区)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全市中医类服务量占比由2016年的21.4%提高到26.49%;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47.6%。

(六)健康巴中行动扎实有效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2017年7月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19年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居全省第二。全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15个,省级卫生乡镇115个、村1220个、卫生单位681个;国家、省级卫生乡镇覆盖率分别达到10.79%、82.73%。启动实施健康巴中十八个专项行动,推进健康村镇健康细胞建设,建成健康村镇和健康单位1609个。

(七)行业系统治理成效突出聚焦“医德医风整肃”“医疗安全保障”“社会办医规范”,持续实施行风整治“亮剑”行动,制定实施《巴中市医疗机构医疗安全警示处罚制度》,开展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斗争,深化“大处方,泛耗材”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党风政风行风满意度持续提升,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专栏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领域

主要指标

2015年

十三五

规划值

2020年

完成情况

健康

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岁)

76.42

77.35

77.65

完成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16.25

≤15

0

完成

婴儿死亡率(‰)

3.64

≤6.5

2.76

完成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62

≤7.5

4.23

完成

疾病

防控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8

20

22.9

完成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

5.8

4.8

4.8

完成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5

≥98

99.3

完成

肺结核发病率/10万)

67.13

≤58

65.44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发现率(%)

46

75

61.7

 

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

82.69

≥90

93.24

完成

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10万)

324.73

2015年降低10%

13.07

完成

高血压患者管理率(%)

57.99

80

92.09

完成

糖尿病患者管理率(%)

46.96

70

90.67

完成

妇幼

健康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3.7

≥98

98.52

完成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93.59

≥98

98.4

完成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

95

≥99

110.99

完成

医疗

服务

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天)

8.2

≤8.5

9.32

 

院内感染发生率(%)

-

≤3.2

0.53

完成

31天再住院率(%)

2.95

≤2.40

9.07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

13.32

≤10

19.98

 

县域内就诊率(%)

87.72

≥95

89.69

 

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

-

≥85

97.75

完成

计划

生育

常住人口(万人)

332.86

332.9

271.29

 

总和生育率

1.3-1.4

1.7

1.7

完成

出生人口性别比

108.5

≤107

104.75

完成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4.67

6

6.84

完成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9

2.2

2.14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1.44

2.6

2.25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1.2

2.0

2.79

完成

县级医院病床使用率(%)

92.57

95

95

完成

健康

扶贫

精准识别和医疗扶持覆盖率(%)

-

100

100

完成

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100

100

完成

贫困患者慢病门诊维持诊疗个人支付占比(%)

-

≤10

9.84

完成

在县域内就诊的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占比(%)

-

≤10

9.84

完成

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

-

≥95

99.07

完成

医疗卫生保障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比例(%)

64.03

75

76

完成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

30.20

≤30

≤28

完成

卫生城镇创建

国家卫生城市建成率(%)

-

100

100

完成

国家卫生乡镇(县城)覆盖率(%)

1.17

≥10

10.8

完成

省级卫生县城覆盖率(%)

100

100

100

完成

省级卫生乡镇覆盖率(%)

35.1

65

82.73

完成

省级卫生村覆盖率(%)

17.06

55

71.55

完成

但是,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卫生健康工作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优,特别是优质资源短缺,大型医院“高精尖优”发展不强,县域医共体建设参差不齐,社会办医整体水平不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滞后,综合监管和绩效考核管理有待加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尚需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完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与国家、省级标准要求差距较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卫人员量少质弱,新发传染病不容忽视,乙肝、结核、梅毒、艾滋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卫生健康人才十分短缺,紧缺重点专科发展不够,重症医学、妇产科、儿科、精神专科、肿瘤、心血管科等专业人才十分短缺;卫生健康投入保障不足,公立医院历史债务化解机制不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十四五”时期,继续抓住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抓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协同发展、巴中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等机遇,对标补短,攻坚破难,持续改进提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遵循,以助力巴中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为目标,以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健康巴中建设,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提供健康保障,奠定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作用2)坚持健康优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大力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3)坚持医防协同。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快推动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防治结合,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4)坚持医养结合。聚焦全市突破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健身休闲融合,弘扬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5)坚持均衡可及。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差距,实现人民共建共享。(6)坚持改革创新。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动基本医疗卫生5项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

(三)发展目标“十四五”末,基本形成全民健康制度体系,健康生活普及,健康服务明显优化,健康保障基本完善,健康环境得到改善,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全市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市,争创国家中医改革综合试验区,建成省级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建成川陕革命老区区域卫生健康中心。

专栏2  “十四五”卫生健康主要发展指标

领域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性质

健康

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65

78.5

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15

≤13.5

预期性

婴儿死亡率(‰)

≤6.5

≤5.4

预期性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7.5

≤6.8

预期性

疾病

防控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0

25

预期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

4.8

4.4

预期性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8

99.3

约束性

肺结核发病率(/10万)

≤58

≤48

预期性

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

≥90

≥92

预期性

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10万)

2015年降低10%

14.7

预期性

高血压患者管理率(%)

80

83

预期性

糖尿病患者管理率(%)

70

72.5

预期性

妇幼

健康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8

≥98

约束性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98

≥98

约束性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

≥99

≥99

约束性

每千常住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0.72

4.5

预期性

医疗

服务

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天)

≤8.5

≤8.4

约束性

院内感染发生率(%)

≤3.2

1.1

预期性

31天再住院率(%)

≤2.40

≤2.30

预期性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

≤10

16

预期性

县域内就诊率(%)

≥95

88.69

预期性

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

≥85

≥86

预期性

计划

生育

常住人口(万人)

271

280

预期性

总和生育率

1.7

1.7

预期性

出生人口性别比

≤107

≤107

约束性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6

8

预期性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14

2.5

预期性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2.25

2.8

预期性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2.79

4

约束性

县级医院病床使用率(%)

95

96

预期性

医疗卫生保障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比例(%)

75

76

预期性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

≤30

≤28

约束性

卫生城镇创建

国家卫生城市建成率(%)

100

100

约束性

国家卫生乡镇(县城)覆盖率(%)

10.8

30

约束性

省级卫生县城覆盖率(%)

100

100

约束性

省级卫生乡镇覆盖率(%)

82.73

100

约束性

省级卫生村覆盖率(%)

71.55

80

约束性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一、深入实施健康巴中行动

认真落实《推进健康巴中行动实施方案(2020-2030年)》(巴府发〔2020〕3号),聚焦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重点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环境促进6大行动;聚焦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重点实施妇幼健康促进、母婴安全保障、学校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保护、老年健康促进、口腔健康促进6大行动;聚焦科学防控重大疾病,重点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糖尿病防治、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6大行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化卫生城市、卫生乡镇(县城)创建,建立卫生城镇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促进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以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为重点,实施健康细胞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到2025年,累计建成健康乡镇和健康单位3483个,保持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国家卫生乡镇达30%(省级10%),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省级70%),省级卫生村达80%(省级60%);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5%以上。

专栏3  康巴中行动主要指标

1.到2025年,巴中市精神卫生中心(尖山寺院区)和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精神卫生中心等机构建设投用;

2.各级综合医院均设立精神卫生科;

3.推进健康巴中行动有效实施,启动健康城市建设。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推动落实各级政府深化医改主体责任,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重点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

(一)深化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鼓励市级公立医院牵头建设医疗集团,全力构建以市级医院为引领的区域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引导非急诊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机制,并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完善医保总额控制和差别化支付政策,引导群众科学理性就医,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全市县域内就诊率保持或超过90%以上。

(二)完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深化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进一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指标和方式方法,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提高质量;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率;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对标竞进”试点,建设功能化、人性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医院样板。

(三)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推动提高重特大疾病患者保障水平。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对医药服务的激励约束作用。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探索以慢性病和重点人群为切入点,将基本医保门诊统筹基金按人头打包付费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四)增强药品药械保障能力深化基本药物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强化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监测。引导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基本药物品种配备使用量,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为主,多种非基药为补充的“1+X”用药模式,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不低于90%、80%和60%。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用药为重点的上下级药品目录统一。督促公立医疗机构优先合理使用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械,降低群众就医负担。强化药品使用监测和短缺应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短缺药品信息监测预警和处理机制,提升短缺药品应对处置能力。

(五)强化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健全综合监管协调机制。推动建立部门协调、联动高效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强化“三医”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强化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深化“互联网+监管”、“信用+综合监管”方式,拓展“执法+”模式,推动建立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监管体系。强化卫生健康监督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卫生健康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项目,引领全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工作提能增效。健全市、县(区)、乡(镇)卫生监督网络,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增配协管力量。强化监督执法力度。建立健全以随机抽查为主,专项执法检查为补充的日常监督工作机制,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监管模式。推广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以问题为导向调整监督重点,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加大部门联合抽查和联合执法力度。严格落实“两法衔接”制度,严厉打击医疗卫生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三、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一)填平补齐疾病防控救治短板。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加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力争2年内实现县(区)疾控中心均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3—5年内实现市疾控中心达到“三乙”水平。增加疾病预防控制人员配置,大力引进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全面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以公共卫生人才增量提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重心下移、管理关口前移。

(二)优化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健全以疾控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防治结合的疾控体系。优化疾控机构职能设置,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强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建设。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跟踪评价和企业标准备案。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市、县(区)疾控机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设备配置率。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到2025年,所有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机构全部实现网络直报。加快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提升居民营养健康素养,开展营养健康食堂、餐厅等创建工作,推动“健康巴中”健康行为塑造行动落到实处。

三)统筹兼顾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积极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的策略与措施。继续加强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有序开展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以遏制艾滋病性传播为重点,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加强艾滋病源头控制,强化宣传干预,监测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母婴传播,完善艾滋病防治体系,提升防治能力和防治效果。2025年,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2%,肺结核发病率控制在48/10万以下。全面落实预防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强化感染育龄妇女管理,实现预防母婴传播关口前移,提高孕早期检测率,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98%以上、感染治疗率达95%以上。

(四)平战结合提升卫生应急能力水平。建立健全人员专业、设施设备齐全、信息通畅、高效应急的卫生应急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形成市、县(区)、乡(镇、办事处)调度协调,指挥一体化的卫生应急体制,建立健全统一的卫生应急专用网络,24小时专人全天候岗位待命。每个县(区)建立至少3个区域卫生应急中心、1个县(区)级卫生应急综合指挥中心。

(五)供需平衡抓好无偿自愿献血。广泛宣传普及献血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教育。动员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干部职工参加献血。稳步提升千人口献血率和固定献血者比例。深化血站交流合作,促进采供血协同合作,互补发展。力争完成市中心血站迁建。

(六)防治并举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巩固慢病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病及高风险人群管理,努力控制和降低对健康的危害。加强重点地方病防治,巩固和保持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消除状态。重点慢性病过早死亡率2025年下降到14.7%。加快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七)全覆盖全链条强化职业病防治。实现接触粉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新发尘肺病总例数比例下降15%;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与风险评估,监测工作县(区)覆盖率达到100%;加强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到100%;完成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县(区)覆盖率达到100%;开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与异常调查,完成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专栏4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指标及重点项目

疾病防控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性质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国家、省级及以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分别为20%

、40%。

国家、省级及以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分别为20%

、60%。

预期性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报告接种率均达99.66%以上

≥90

约束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

4.7

4.4

预期性

肺结核发病率(/10万)

65.44

≤48

预期性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预防接种信息化实施率(%)

100

100

约束性

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概率(%)

13.07

14.7

预期性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88.38

82

预期性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88.89

72

预期性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

95.53%

90

约束性

2022年,市级改建P2实验室6个,总量达10个。每个县区至少建成4个P2实验室。

到2025年完成市中心血站迁建。

四、推动医疗服务优化提质

(一)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高精尖优”发展。引导三级公立医院“控量提质”,逐步减少普通门诊,合理分流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提高三、四级手术占比,推动医院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减量不减薪”“提质提待遇”。推动县级医院建设县域医疗中心,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建设,加大传染病、重症医学、妇产、儿科、急诊急救、精神疾病、血液透析、中医等临床专科建设,发展微创与介入、移植与再生等特色专科,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推动10—15个中心镇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对常见病、小伤小病、慢病的诊治、康复服务能力,做到“无病预防”“轻病周到”“普病能治”。到2025年,力争实现县医院100%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80%达到推荐标准,6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

(二)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倍增计划。实施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总量。通过新建、改扩建、迁建、整合、转型等方式,优化配置市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在未来3至5年内实现规模倍增、服务升级、区域性医疗中心形成的目标。  

(三)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完善市、县(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规范质控中心运行管理,发挥质控中心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检查检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广泛开展相关人员培训,提高操作和诊断水平。发挥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质控中心作用,加大医疗质量控制力度,提高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

专栏5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指标及重点项目

1.通江县人民医院、南江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通江新区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巴中经开区增设1家综合医院,原兴文中心卫生院升级创建为经开区人民医院并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

2.市传染病医院建成投用。

3.设置建成独立的市紧急医学救援中心,负责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指挥和调度,按照院前医疗急救需求配备通讯系统、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开展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救治、监护。各县(区)急救分中心设置独立的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巴州区、恩阳区急救体系并入巴中城区网络。完善院前急救站布点和建设,急救调度实现全市联网。

     4.市中心医院核医学楼、综合培训大楼基地建成投用。

     5.建立独立运行、体系完整、运转有序、救治有力的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全市120指挥中心)。

     6.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015个。

 
五、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巴中市中医院建设省级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引领全市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推动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中医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恩阳区中医医院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县(区)中医药发展中发挥带动作用。兜底基层中医药服务。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项目建设,打造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角,促进中医药服务资源下沉。

(二)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夯实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围绕“一县一品”布局,重点发展丹参、芍药、杜仲、黄精4个主导品种和金银花、川明参、天麻、枳壳等大宗品种。促进中医药产销协同发展。建设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场所,做实精深加工,建立市级中药材交易市场和区域中药材集散中心,健全县(区)、乡镇、村三级中药材购销网点。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中医药+文化、旅游、养生”融合发展,培育2-3个特点鲜明、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强、具有示范辐射作用和一定影响力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

(三)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做优做强脾胃、肝胆、骨伤、肛肠、肾病及康复等特色突出、优势互补、中西协作的中医重点专科集群。推广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建立重大疫情中医药预防和早期介入治疗机制,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实施中医治未病行动,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设置或明确治未病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治未病服务。挖掘地域特色中医药文化。升级打造通江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中医部旧址中药标本展览馆,传承发展中医药红色经典文化。

(四)培育中医药人才队伍。依托“巴山优才”计划,引进“高精尖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做好中医药师承带教工作。改进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落实允许中医医疗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中医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鼓励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药专家、在职在岗中医药人才到基层服务,完善乡村基层中医药医生补偿机制。组建巴中市中医药产业联盟(协会)。

(五)强化中医药政策支撑。加大财政扶持。加大地方财政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市级中医药发展专项基金。科学医保调控。建立和完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整体现中医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和医疗服务技术难度的项目价格,探索制定中西医同病同价政策,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强化质量监管。实施中医药产业、中药材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

专栏6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指标及重点项目

    1.巴中市创建成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独立设置市级中医医院。

3.到2022年,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中医馆,100%的村卫生室具备一定水平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50%,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20%以上。

4.到2025年,建成道地药材百里产业带2个。

5.力争到2025年,建成18个省级、30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

6.2022年,公立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达100%,城乡居民对治未病知晓率达100%。

六、提升妇幼健康母婴安全保障水平

(一)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新(改)扩建项目建设和业务用房面积不达标的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力度。2025年,市妇幼保健院、巴州区和平昌县妇幼保健院创建成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恩阳区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妇幼保健院服务水平。

(二)完善保障妇幼健康的制度机制深入推动健康四川专项行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贯彻落实妇幼健康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有关保护妇幼健康的配套法规和业务技术标准,加大对妇幼健康事业的财政投入。建立完善宫颈癌、乳腺癌综合防治体系和救助政策保障机制,推进适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试点工作。普及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防控知识,提高两性科学选择避孕方式的能力,加强产后和流产后避孕节育服务。开展妇幼保健机制绩效考核,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三)强化母婴安全保障。加强市、县(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能力建设,2025年达到国家或省《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强化各级产前诊断筛查能力建设,达到国家和省《产前诊断管理办法》及产前诊断(筛查)技术服务相关标准要求。全面落实母婴安全工作措施,持续实施母婴安全行动,2025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3.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4‰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6.8‰以下。落实妊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5项制度,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保障能力建设,健全救治会诊、转诊等机制。

(四)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防治项目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着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到2025年,产前筛查率≥80%,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8%,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0%。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耳聋、神经管缺陷等严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专栏七  妇幼健康与生育服务主要指标及重点项目

    1.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建成投用。

2.2025年前,市妇幼保健院、巴州区和平昌县妇幼保健院创建成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恩阳区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妇幼保健院服务水平。

3.2025年,建成1家市级产前诊断机构;各县(区)至少建成1个以上产前筛查机构。

4.2025年,市级建成1个国家级危重孕产妇和国家级新生儿救治中心。各县(区)建成1个以上省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5.2025年,产前筛查率≥80%,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8%,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0%。

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深入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人口监测制度,完善人口监测体系,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及时提出促进全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全面落实产休假、生育保险、生育津贴等制度,推动落实就业支持、税收优惠、社保补贴等政策,完善住房、教育、假期等配套支持政策,减轻家庭生育、教育、养育成本,积极营造支持群众按政策生育的社会环境。

(二)发展普惠托育体系。实施婴幼儿照护服务推进行动,引导家庭托育规范发展,支持社区托育加快发展,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到2025年底,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组建全市优生优育和托育服务专家库,对全市育儿家庭提供线上线下的科学育儿指导。到 2025 年,每个县(区)至少建有1个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或普惠托育中心。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及应用,所有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建成标准化母婴设施。

(三)深化计生家庭扶助。深入推进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等民生实事,完善“一卡通”审批信息系统,实现全流程阳光申请、审批、发放、监管。深入实施“暖心行动”,积极引导慈善机构、社会组织、志愿团体等参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逐步提升扶助关怀标准和实效。

(四)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衔接,推动医养结合事业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乡镇卫生院、养老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协同发展。支持大型医疗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牵头组建医疗养老联合体或集团。推进“药养”“食养”等中医药特色养生养老服务。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2022年,力争全市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至少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全市4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可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室;全市至少建成1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 60%。到2024年,创建四川省第六届敬老模范县(市、区)1个;建成6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90%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机构建成友善医疗机构。到2025年,创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1个,全国森林康养示点建设乡镇1个,省级森林康基地10个,省级森林人家(康养人家)15个。

专栏八  人口均衡发展与老龄化应对指标及重点项目

  1.巴中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巴州区普惠托育中心、恩阳区普惠托育中心、南江县普惠托育中心、通江县普惠托育中心、平昌县普惠托育中心、巴中经开区普惠托育中心。

  2.全市至少建成1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3.建成以光雾山-诺水河-空山为核心组团、以米仓大道为轴线的全国最具影响力森林康养示范区;创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1个,全国森林康养示点建设乡镇1个,省级森林康基地10个,省级森林人家(康养人家)15个。

八、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支持优化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办医向品牌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对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布局不作规划限制,支持社会资本在城市郊区、农村地区和大型人口聚集区等区域举办医疗机构。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妇儿医院等医疗机构和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加强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

(二)开展多元化健康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差异化的医疗机构,发展提供儿科、康复、老年护理等基本医疗服务。推进社会资本发展多样医疗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到2025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预留规划空间。鼓励现有社会办医疗机构资源整合,社会办医服务量力争达到40%。

(三)促进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健康管理,通过居民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和健康状况监测,开展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生活指导等服务。鼓励举办健康管理咨询和体检机构,开展个性化健康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打造健康休闲产业带,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到2025年把巴中打造成山地运动休闲城市。

专栏九  健康产业发展指标及重点项目

    市中心医院老年病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健体公园,巴州区秦巴养生园,巴州区天马山养生基地,平昌县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南江县光雾山森林生态康养基地等。

九、汇聚培植卫生健康专业人才

(一)积极开展人才引进行动。深入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建立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加大紧缺专业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力度,聚焦省内国内知名高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持续开展好乡镇卫生院招聘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和“三支一扶”等项目,多渠道引进人才,夯实卫生人才队伍。

(二)大力培育卫生健康人才。积极落实卫生人才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相衔接的终身医学教育制度。依托巴中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大专院校,培养一批掌握适宜技术的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大力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医卫人才。持续推进毕业后教育,大力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三)加快人才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夯实基层人才队伍,提升县乡村卫生人才技术服务能力。加强全科、重症、感染、急诊、儿科、产科、病理、麻醉等各类紧缺人才培养,建立首席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加强卫生健康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卫生健康管理干部培训制度,推进卫生健康管理人才职业化、专业化。

(四)培养学术学科带头人。加强医学学科和专业团队建设,加强各级医院临床医疗、医学科研、医学高级人才培养,多层次、多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交流和合作,培养造就一批医学杰出人才队伍、优势学科带头人队伍和学科骨干人才队伍,到2025年,培养聚集市级医疗卫生领军人才20名,选拔培养50名优秀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10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

(五)建立健全人才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奖励制度。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竞争性用人机制。贯彻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健全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分配制度。完善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

专栏十  人才选培行动主要指标

    1.以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健康人才能力建设,开展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培训,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市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达到4名。

2.培养聚集市级医疗卫生领军人才20名,选拔培养50名优秀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10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

3.实施人才增量提质,全市卫生健康人才增加约3000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2.5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不低于2.8人。

十、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一)推进数字化医院向智慧医院升级。推进“5G+医疗健康”远程应用体系建设,督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快推进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和业务协同,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基层机构医疗信息化水平,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居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到2025年,全市公立二级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应用分级评价达到二级以上,力争达到三级;公立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应用分级评价三级以上水平,力争达到四级。

(二)完善信息化便民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到2025年,80%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智慧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主动推送及自助查询、移动支付等服务;加快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推广使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普遍实现“扫码就医”。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疾病诊断能力。

(三)升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全员人口信息库、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信息库、基础资源数据库四大数据库建设和数据融合、交互及共享,完善平台功能。加快推动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对接联动。鼓励开展智慧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预警与数据归集工作,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同联动。

(四)夯实信息化安全底线。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分级保护制度和信息安全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健康医疗数据安全规定。完善与公安、网信等相关部门联动的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工作制度。加强医疗数据安全存储和容灾备份,严格管控数据传输风险,维护个人资料隐私和重要数据资源安全。

专栏十一  互联网+医疗健康主要指标及重点项目

  推进数字化医院向智慧医院升级:开展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智慧化院建设达标升级。

  完善信息化便民服务体系。推进市、县、乡(村)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智慧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主动推送及自助查询、移动支付等服务;加快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推广使用。

  升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扩大应用。争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二期建设,推动全员人口信息库、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信息库、基础资源数据库四大数据库建设和数据融合、交互及共享,完善平台功能。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是实施本规划的责任主体,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明确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把统筹城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各县(区)要结合实际,抓好本地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高卫生健康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

二、强化健康传播。高度重视健康知识普及,依托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等,开发制作健康科普材料,利用微信、微博、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和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广泛宣传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三、强化科技支撑。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从体制机制上增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快提高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能力。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中医疫情防治队伍。

四、强化区域协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决策部署,加强与浙江金华各县市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加强医疗卫生紧缺人才培养,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帮扶、强化中医药交流,进一步提升受援单位卫生人才的综合素质,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川东北经济区卫生健康区域协作,实现卫生健康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五市各自区域优势,推动五市间更加有效、更智慧的“分工合作”,相互促进、相互辐射,促进川东北五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水平协同增长。

五、强化监测评估。本规划由市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各县(区)、市级医疗卫生健康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抓好贯彻实施。做好规划重点任务分解,将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机制,科学制订规划监测评估方案,并对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中期、末期评估,适时动态调整或修订。各地要定期组织对当地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督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调查结果
暂无相关调查结果,请持续关注
主办单位:巴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电话:0827-5256661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西段49号网站地图
ICP备案:蜀ICP备18032127号-2公安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190202000211 号网站标识码:5119000030